"你必須要有個傢伙可以好好看管防守方的NT(Nose Tackle), 不然一切都會被搞砸, 跑陣會毫無效率, 你的四分衛會三不五時尬郎對相"
----Ozzie Newsome
奧茲.紐森(Ozzie Newsome)是巴爾的摩烏鴉隊的總管, 他會這麼說, 我想是因為他的球隊擁有一位明星級的尖衛(NT)--Haloti Ngata, 所以他深切體認若沒有一位可以依賴的中鋒, 是很可怕的一件事.
要評價美式足球的中鋒, 我想就算看了好幾場比賽, 應該還是很難去說這隊的中鋒不錯? 還是很爛?
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屆超級盃的MVP是中鋒, 年度MVP或年度最佳進攻球員當然也沾不上邊, 這個位置似乎只是個在球賽中專門發球的機器,
中鋒(C)的位置, 顧名思義, 列隊於起攻線上進攻線員的最中間, 每次進攻前只有他可以在中立區(Neutral Zone)抓住球, 如果他沒有把球從他的胯下丟出, 球賽就無法開始, 所以中鋒很重要啊!
雖然是這樣說, 但是說不定你連自己喜歡球隊的中鋒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哩? 通常一場球賽中鋒的名字會被特別highlight時, 大部分是因為他犯規而被裁判唱名, 口憐耶...
中鋒不像他屁股後那位球員風光, 不可否認的他卻通常是進攻線上最聰明的傢伙, 站在場上的最中間, 視野會較全面, 看看防守方D-linemen的佈陣站位, 判讀是否會利用縫隙(gap)使出閃擊(Blitz), 告知線上大個兒隊友要用怎樣的方式因應. 或是跑陣時要如何把縫隙開出來給跑鋒, 有些球隊的中鋒也被授權來指示該用那種防禦,
擔任這個位置必須與四分衛有絕佳默契與溝通, 知道四分衛要在喊第幾個hut時把球發出, 例如, "Down. Set. Hut hut hut.", 所以偶爾比賽中我們會看到發球掉球這樣的窘境, 這大部分就是中鋒與四分衛沒有講清楚所導致的, 完美的發球是必備的。
評斷中鋒的良窳, 也可以從他與對方NT(Nose Tackle)或DT一對一對抗能力來看, 這個對抗會很像是相撲在土俵上的對決, 在那交鋒的一瞬間, 碰, 很是精彩, 有時會依據對方防守排列來防禦, 若是3-4的話, 中鋒的正中央會是NT, 他就要跟對方單挑, 若對方是4-3的話, 中鋒就要幫忙哨鋒(Guard)協防, 若戰術要跑Pull時(*一邊的哨鋒拉到另一邊去幫忙跑鋒開路), 中鋒就要接手哨鋒阻擋的工作,
換個角度來看, 若是遇到像底特律獅隊的Ndamukong Suh, 巴爾的摩烏鴉的Hiloti Ngata, 或是新英格蘭愛國者的Vince Wilfork這類等級的絆鋒, 若可以把他們吃的死死, 感覺就像遇到一面牆, 完全擋住對方DT的人, 或許我們就可以認定他是一位好的中鋒。
制服不了像Suh這樣的野獸, 只有被蹂躪的份...
如果是列隊於特別組的中鋒, 就要特別強調他發球的準確度, 當要射門時, 他要可以準確把球發到約七碼處給擺球員(Holder), 這個動作不容有一絲的偏差, 不然很容易造成踢球員的踢偏,
而歷史上最着名的當然就前小馬隊中鋒星期六先生(Jeff Saturday)。
他跟大曼寧的神鬼無間, 搭配就像老鼠愛大米, 打造小馬的光輝歲月, 不過小倆口偶爾也會拌嘴一下,
一場在對公羊的比賽中, 第三節小馬還落後17分, 攻擊結束後, 大曼寧衝去找星期六先生理論,
大曼寧: 媽的, 喂, 你不要再亂喊play了, 好--嗎?
星期六先生: 我們必須用跑的
大曼寧: 狗屎!
星期六先生: 我們在自己的六碼處耶!
大曼寧: 要傳球防禦時, 你就好好擋, 之後我們就會跑
星期六先生: 不能跑嗎?
大曼寧: 耶, 傑夫, 我們會. 當我們要傳球時, 你們就他媽的好好地傳球防禦
(另一位線衛葛倫跑來制止): 你去坐下!
大曼寧: 我會坐下! 你們不要再鬼叫了!
葛倫: 你在這告訴我們要怎麼阻擋嗎?
大曼寧: 是他! 是他在對我們喊!!
葛倫: 你實在沒有必要吼叫
在吵過之後, 小馬只用了十五分鐘就拿了31分, 最後以45比28反敗為勝, 還真是越吵越甜蜜...
我心中理想的中鋒身材大概是6'3"(192cm), 300lb(136kg)。
老話一句, 四分衛有優秀表現時, 也別忘給前面這些大個兒掌聲鼓勵鼓勵。